返回首页

行书为什么叫行书?

198 2024-01-06 05:45 admin

按照唐代张怀瓘《书断》记载:“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楷书的书写太慢了,草书虽然快但辨认难度大,进而产生行书,亦即行走之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于东汉末年。既然行书与楷书和草书都有关联,自然就分成了行楷和行草两种,是根据笔法中的偏重来确定的。

对比楷书和草书而言,行书在实用性和艺术性上都非常高,而楷书和行书则各有其长。并且行书正因其行云流水、书写快捷等等实用性,从其产生开始就深受书家和大众喜爱并广泛传播开来。

行书这种书体,从汉代产生以来,历经了魏晋黄金时期、唐代深入发展时期,在宋代的时候达到了新的高峰,且在当时,于各种书体中占居了主流地位。

行书具有疏密得体、浓淡相宜等等特点。一般情况下,中宫紧结,字距较紧,行距拉开,这样更容易产生多姿多彩的纵横感。

历代著名行书作品非常非常多:

中王羲之创作了“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颜真卿创作了“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苏轼创作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除此之外还有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等等等等。

历代行书大家也非常多:

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鲜于枢;明代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李待问;清代刘墉、何绍基;近现代的于右任、启功、李志敏、沙孟海、张辛等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