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来被视为不解之谜的贵州关岭“红崖天书”,尽管屡有“新解”,但仍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天书”谜团仍在期待权威破译。
“红崖天书”位于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附近, 是用铁红色颜料书写在一面崖壁上的一段碑文。
长期以来,有关专家、学者为破译“天书”纷至沓来,对“天书”的解释也层出不穷。一些专家认为“天书”内容为皇帝所颁的一道“讨伐诏檄”;有人认为“天书”刻的是诸葛亮南征的有关传说和遗迹;有人认为“天书”是夏禹治水功成之后的刻石纪念。
天书解密——诸葛亮写红崖说
红崖天书所处的地区名叫关岭,相传这个地方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的宿营地,至今这里还有着许多当年诸葛亮部队在此屯兵打仗的遗迹。
那么,晒甲山上的红崖天书会不会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关呢?晒甲山也被当地人称之为红岩山,我们所能找到的有关红岩山上藏有红崖天书的文字记载,最早是源自地方志《黔语》里的一首诗,诗的作者名叫邵元善,是一位在当地作过官的举人。
据历史记载,邵元善贵州盘县人,进京做官安顺市必经之路,在贵州生活多年必然也会听到诸葛亮的一些事迹,在看到红崖天书后必然也做过一些考证,这个地区名叫关岭当地就有关羽的儿子在此地大战魏兵的故事。安顺早年间被称为滇之喉,黔之腹,可想而知在诸葛亮时代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晒甲山上的红崖天书都是一些奇特符号,它们大小不一,每个符号好像都是随意摆放,之间没有任何的规律可循
诗的描述中提到,红崖天书是当年诸葛亮与当地少数民族结盟纪念的一种图谱,这种把红崖天书说成是与诸葛亮有关的说法,在明代以后很多地方志中都有过描述,因此有人又把红崖天书称做诸葛碑。
“当时比较盛传的就是在公元225年,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时候,跟孟获的后代在这儿把彝族的各个部落、支系召集起来,搞了一个彝汉结盟修好碑,共同讨伐外敌。” 贵州省安顺市文物研究所所长李业成解释说。
天书解密——藏宝说
天书的文学,无论是尧舜殷周,还是秦汉宋明;无论古文驯释,还是秘符破解,大多数学者都在仑颉夫子所造的汉字中遨游,认定天书非汉文字莫属。其实这种自负的结果,除了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外,无法开展破解天书的主体思维。清代学者赵之谦,根据关岭地区自古的居民多是少数民族的特点,提出了天书文字是苗民古语新颖看法。当然,这里苗民工字,泛指贵州境内的少数民族。民国初年的教育总长任可澄发挥了苗民古书的观点,认为天书非篆非隶非八分,不仅非后汉文学,并非汉族文字。《贵州通史.金石志》亦云:字势颇类蘩文。兹地自汉以来,久为卢鹿族(即今彝族)居地,或竟出至于此族。
天书,以便事后取回重宝。以此立论,破解天书,不仅趣,还有意料之处的探宝奖赏,当然可以使人乐此不疲。据传有位北方来的探宝者,对此深信不疑,对藏宝地点都有了眉目,曾扬言将掘宝所得的一半,捐赠希望工程。在这里,应该祝愿那位执着的探险家心想事成,如愿以偿。不过尚须提醒;据传三藩之乱平定之后,吴三桂的红颜知己陈圆圆率领全家隐居贵州岑巩县的龙鳌河畔,是否有伺机取宝之嫌呢?探宝者如若寻宝落空,不应气馁,事出有因啊!
那么由于天书的记载早于吴三桂的时间,说明这一种说法也是可疑的。
天书解密——殷高宗伐鬼方记功之石说
红崖天书发现至今已有数百年,这些似画如字的古怪符号,困惑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外史家,学者隐贤。虽有对天书的破解。可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天书还是让人难识的秘文。尽管如此,若能将破解之意置之脑后,以一颗平常心去侃谈天书,倒可以天阔地宽,自得其乐。
湘籍学者邹汉勋先生首提异议,认为红崖天书的内容“当为殷高宗伐鬼方[16] 还经其地纪功之石”,士人以其在诸葛营旁,称之为“诸葛碑”,非也!同时,邹先生将天书之文训释为二十五字,并破译其意为:殷高宗攻克鬼方,除暴安良,东还经卤,这里的郡长都归顺了。殷高宗又分兵东进义播,南去自由(指缅旬)。再者又从金石学角度指出,红崖天书结体之古茂,文义之雅奥,非尚质之世,断不能为。观其磅礴之气,盎已上侪禹碑,下陋秦石。此论赢得了金石学家潘祖荫,汉学家祁隽藻的赞许。
所以,红崖天书又有“殷高宗伐鬼方记功之石”之说。但是殷高宗时期距离现在已经很长时间,发现红崖天书不过是明朝时期,那么在明朝之前为什么没有人发现呢?显然这种说法还是有待于进一步考证的。
天书解密——讨燕檄诏说
学者林国恩经过九年考证,认为红崖天书是建文帝的“讨燕檄诏”。
建文帝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根据遗诏登上了皇位。这招致了早就怀有野心的燕王朱棣的不满。第二年,朱棣以“清君侧”和“靖难”为名义,起兵反叛。本来中央军队数量占优,但由于建文帝手下大将李景清指挥不力和宦官的内应,叛军攻破了应天城(今南京)。就在这时候,皇宫起火,建文帝也不见了踪影。《明史 恭闵帝》 记载:“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
林国恩称自己与同济大学地质学教授景学立一起为了确认摹本采用了地质分析的方法,根据岩层下面的痕迹与二十多种摹本相比较。后来又找到了《明史纪事本末》[18] 中有关建文帝纪闻的原始史料:指出建文帝出走在前,宫中火起在后,实施了“金蝉脱壳计”。燕王入城后将计就计传言建文帝被火烧死,为自己登基做铺垫。
天书中的年号'丙戌’,即建文四年,正是燕王叛乱的后一年。建文出逃时,有众多亲信随行,但在流亡的过程中分散。安顺处于交通枢纽,是进出云贵必经之路。在此留下天书,其目的在于告知众人自己的行踪。
建文帝在皇叔朱棣篡位之后,便在亲信随从的保护下,隐匿到了贵州的山谷之间。在躲避了数月后,建文帝很想号召臣民支持他东山再起,推翻朱棣,但苦于自己的身单力孤,加上朱棣的爪牙众多,难于应付,便想出了这么一个讨伐朱棣的檄文,让随从以金文的变体加上篆体、隶书、象形文字、草书以及图画的形义综合成一种“杂体”,然后用皇帝诏书的形式写于红崖之上。
林国恩把“天书”直译为:燕反之心,迫朕(皇龙)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残酷杀害(段、殴、牢、杀子民),致尸横、死亡、白骨累累,罄竹难书。使大明日月无光,变成囚杀地狱。须降伏燕魔做阶下囚(斩首消灭)。丙戌(年)甲天下之凤皇——允(火+文)(御制)。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永宁州团首罗光堂为了晋级想要拓印一大批红崖天书,好送给顶头上司,便命令工匠用桐油拌石灰涂凸字面,使字变成阳文进行拓印,之后又命令工匠用锤钻将桐油石灰铲平,让人参照还残留的某些笔划,随意乱刻上一些似文似图的字。红崖天书的本来面目给彻底破坏了。此后,许许多多的官员和文人便依照着自己的想法和猜测,模拟出了各种各样的红崖天书。
关于'红崖天书’没有详细的古文字资料,年代又比较久远,所以现研究只能处于猜测阶段。可以说,哪一种说法都能说,但哪一种说法也站不住脚。”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